业界新闻
马上花全国统一客服电话与马上花属于哪个公司
2024-12-05 14:54:11
马上花人工客服电话【点击查看客服电话】工作时间是:上午9:00-晚上21:00。处理还款,申请协商还款,人工客服流程,协商退款,提前还款各方面问题等相关问题

陈献章与崖山记忆,兴(xing)亡,情感(gan),先生

陈白沙祠内的陈献章立像 羊城晚(wan)报记者(zhe) 陈卓栋 摄

□ 左鹏军  

陈献章(1428年—1500年),字公甫(fu),别号石斋,广东新会(hui)白沙里人,世人尊称为“白沙先生”。明朝中(zhong)期哲学家、教(jiao)育家、书法家、诗人,明代心学的奠基者(zhe),广东唯(wei)一一位从祀孔庙的大儒。

在(zai)南宋灭亡、元朝建立之(zhi)际,描绘(hui)沧(cang)桑巨变、感(gan)慨历史兴(xing)亡的崖山书写开始出现,并奠定了内容(rong)与风格基础。经过明代众(zhong)多岭南诗人及其(qi)他诗人的歌(ge)咏,崖山书写形成了一种具有强烈历史兴(xing)亡色彩的崖山记忆,并得到岭南及各地人士的广泛认同。在(zai)这(zhe)一过程中(zhong),陈献章发(fa)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,他以诗歌(ge)创作、实际行动、教(jiao)导弟子(zi)等形式,有力(li)地促进(jin)了崖山记忆的形成。

诗歌(ge)记述和咏赞

如同习(xi)惯于以诗歌(ge)记载(zai)表达心学、哲学思想(xiang)一样,陈献章也经常(chang)以诗歌(ge)表达对于崖山人物故事的追怀及其(qi)中(zhong)蕴含(han)的精神价值,留下了丰富的崖山诗歌(ge)。在(zai)他现存(cun)的2500多首诗作中(zhong),直接以崖山及相关人物、事件为题(ti)者(zhe)就有20题(ti)27首,可见他对于崖山的持续关注和一往情深(shen),也表明崖山在(zai)陈献章的思想(xiang)情感(gan)中(zhong)占有重要的位置。

明成化(hua)五年(1469年)其(qi)所作《游崖山次李(li)九(jiu)渊韵》二首其(qi)一有句云(yun):“前(qian)劫消磨尽,中(zhong)原恨未沉。兴(xing)亡先有谶,秦贾竟何心?”之(zhi)二有句云(yun):“不待祥兴(xing)后,神州已陆沉。孤臣空(kong)有泪,大块本无心。”已非常(chang)明确地把“兴(xing)亡”“孤臣”与“中(zhong)原”“神州”联系在(zai)一起(qi),赋予崖山以深(shen)沉的兴(xing)亡感(gan)和历史感(gan),并将(jiang)其(qi)与整个中(zhong)国的兴(xing)衰隆替(ti)、前(qian)途命运联系在(zai)一起(qi)。弘治二年(1489年)《重过大忠祠》有句云(yun):“宋有中(zhong)流柱,三人吾所钦。青山遗此庙,终古厌人心。”通过对文(wen)天祥、陆秀夫、张世杰三忠的怀念赞誉(yu),凸显了崖山战役中(zhong)南宋的核心人物、英雄气概,也继续重复品味着“兴(xing)亡”的滋味,营造了感(gan)伤悲(bei)凉(liang)的氛围(wei)。事实也确是如此,假如没(mei)有“三忠”的存(cun)在(zai),南宋最后一段历史必然是另(ling)外一番情景;假如没(mei)有“三忠”的出现,崖山书写、崖山记忆和崖山精神将(jiang)失(shi)去核心价值和意义,甚至连崖山记忆与精神能否形成,都将(jiang)是一个很大的疑问。

陈献章对于崖山的关注和书写、歌(ge)咏和追忆,并不是突发(fa)奇想(xiang),也不是偶一为之(zhi),而是持续了一生的有意行为和自觉行动。直至年逾六旬、进(jin)入暮年之(zhi)际,这(zhe)种思绪、情感(gan)和行动仍然经常(chang)出现在(zai)他的笔下。弘治四年(1491年)所作《登崖山观奇石》云(yun):“长年碑读洗残潮,野鬼还将(jiang)野火烧。来往不知亡国恨,只看奇石问渔樵。”最为牵(qian)动诗人之(zhi)心的,仍然是那种无法消磨、难以摆脱的“亡国恨”。五年后的弘治九(jiu)年(1496年)所作《次韵孙御史拟吊崖》云(yun):“瞬息人间三百(bai)年,寻常(chang)兴(xing)废不须(xu)怜。羌胡此贼真无赖,中(zhong)国何年坏(huai)守边?信国不来知有罪,鲁齐(qi)当仕岂忘天!太空(kong)不语乾坤病,万载(zai)千秋老泪涟(lian)。”依旧是把“兴(xing)废”的教(jiao)训(xun)和感(gan)慨、“羌胡”与“中(zhong)国”的对立置于诗歌(ge)的内容(rong)中(zhong)心和情感(gan)中(zhong)心,所表达的已不仅是诗人一己的历史兴(xing)亡之(zhi)感(gan)、凭吊追忆之(zhi)情,而具有一种穿越时空(kong)、引(yin)人共鸣、古今同悲(bei)、思接千载(zai)的思想(xiang)和情感(gan)力(li)量。

陈献章曾多次前(qian)往崖山,有时候可能是独行,更多的时候则是陪(pei)同僚、友朋前(qian)往,也有时候是带弟子(zi)们前(qian)往。对于崖山的记述、追忆、凭吊、感(gan)怀和歌(ge)咏,已经成为陈献章生活、情感(gan)、交往、教(jiao)学中(zhong)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,已经成为他表达思想(xiang)、抒发(fa)情感(gan)、寄托感(gan)慨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。

除上引(yin)外,他还有多首诗歌(ge)直接写到崖山及相关人物、事件。《祭(ji)大忠祠》《奉(feng)陪(pei)赵提学崖山慈元殿吊古》《吊崖》《与廷实同游圭(gui)峰别后奉(feng)寄且申后来崖山之(zhi)约》《宋行宫》等,都是陈献章怀想(xiang)崖山、追忆历史、歌(ge)颂忠义、感(gan)慨兴(xing)亡的直接证明和诗化(hua)表现,更是他思想(xiang)、情感(gan)的真实书写和抒发(fa)。

在(zai)此之(zhi)前(qian),可能还没(mei)有任何一位诗人像陈献章这(zhe)样如此周详全面、如此满怀深(shen)情地记载(zai)崖山、歌(ge)咏崖山。正是由于有了陈献章的屡(lu)次凭吊和多番歌(ge)咏,不仅大大加强了崖山成为一种文(wen)化(hua)记忆、精神象征(zheng)的可能性,而且大大增强了岭南以外的广阔地区的人士接受并认同崖山象征(zheng)意义的可能性。这(zhe)是崖山记忆、崖山象征(zheng)与岭南遗民精神的第一次充分彰显。

实际倡导与践行

陈献章还积(ji)极参与了纪念崖山历史事件和有关人物的实际行动,参与谋建大忠祠、率先提议在(zai)崖山建立慈元庙(后改称全节(jie)庙),寄托对于南宋王朝的怀念和追忆之(zhi)情。

陈献章门(men)人、南海(hai)人张诩(xu)《翰林检讨白沙陈先生行状》中(zhong)有云(yun):“崖山大忠祠、慈元庙之(zhi)建与夫祀典之(zhi)举也,皆发(fa)议于先生,与副(fu)使陶鲁、右布政使刘大夏、佥事徐紘共成之(zhi)。大忠祠成,太夫人梦金冠三人从甲(jia)士数百(bai)谢于门(men)。慈元庙之(zhi)未建也,先生梦一女人后饰,立于大忠之(zhi)上,曰:‘请先生启之(zhi)。’后十年建庙,即其(qi)所也。故先生《吊慈元诗》有‘依稀犹作梦魂通’之(zhi)句。”当是可靠记载(zai)。

《新会(hui)黄(huang)志》引(yin)《贾志》云(yun):“孝(xiao)宗弘治四年(一四九(jiu)一)辛亥冬(dong)十月,建全节(jie)庙于崖山,布政使刘大夏与检讨陈献章所议也。”此事可以从陈献章诗作中(zhong)得到印证,弘治四年(1491年)所作《东山至崖山议立慈元庙因感(gan)昔者(zhe)梦中(zhong)之(zhi)言成诗呈东山》《奉(feng)陪(pei)方伯东山刘先生往崖山舟中(zhong)作》等诗都是有力(li)的证明。可知陈献章在(zai)年逾六旬之(zhi)后,仍在(zai)为之(zhi)劳力(li)劳心,在(zai)设立全节(jie)庙过程中(zhong)起(qi)到了关键作用。

陈献章还在(zai)生病初愈之(zhi)时亲自撰写了《慈元庙记》,中(zhong)有云(yun):“宋室播迁,慈元殿创于邑之(zhi)崖山。宋亡之(zhi)日,陆丞相负少帝赴水死(si)矣。元师退,张太傅复至崖山,遇(yu)慈元后,问帝所在(zai),恸(tong)哭曰:‘吾忍死(si),万里间关至此,正为赵氏一块肉耳(er),今无望矣。’投(tou)波而死(si),是可哀也。崖山近有大忠庙,以祀文(wen)相国、陆丞相、张太傅”;“所以立大闲、愧颓俗(su)而辅名教(jiao),人心之(zhi)所不容(rong)已也”。弘治十一年(1498年)陈献章作有《题(ti)慈元庙呈徐岭南紘》诗;弘治十二年(1499年)七十二岁时,还作有《力(li)疾书慈元庙碑记》诗记其(qi)事述感(gan);同年又为《慈元庙记》书丹(dan)。可见陈献章对崖山及关于南宋的遗迹、人物、事件何其(qi)关注,怀有多么深(shen)的感(gan)情和多么执(zhi)着的热情。陈献章非同寻常(chang)的历史感(gan)、兴(xing)亡感(gan)、正统与非正统、华夏与外夷之(zhi)辨观念也从中(zhong)得到集中(zhong)的反映。

对弟子(zi)的引(yin)领和影响

陈献章还自觉而有深(shen)意地将(jiang)对于崖山及其(qi)精神蕴含(han)、兴(xing)亡象征(zheng)、文(wen)化(hua)内涵的感(gan)悟和体认传达给自己的弟子(zi)们。陈门(men)弟子(zi)也深(shen)受先生思想(xiang)、情感(gan)的影响和激发(fa),对崖山遗迹、人物、事件所表现的历史过程、重大转变,所承载(zai)的王朝立废、历史兴(xing)亡及其(qi)产生的深(shen)远影响,也有着不同程度的感(gan)悟和体认,并在(zai)诗文(wen)及其(qi)他著述中(zhong)对此有所表达和抒发(fa),成为他们教(jiao)育经历、诗文(wen)创作、思想(xiang)情感(gan)、人生历程中(zhong)一项有着特殊意义、特殊价值的内容(rong)。

陈献章杰出弟子(zi)、衣钵传人、广东增城人湛若水有《吊崖次邓念斋韵兼呈何善山大尹诸(zhu)君》曰:“负帝元臣已赴波,天时人事奈之(zhi)何。江边奇石阅时旧,崖下悲(bei)风感(gan)客多。万古精忠悬日月,中(zhong)华大道自江河。诸(zhu)君剩有纲常(chang)意,俎豆重开剪薜萝。”又于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十一月二十九(jiu)日(1543年1月4日)作有《吊崖辞》,表达对南宋最终命运的感(gan)慨和对崖山英烈的凭吊之(zhi)情。陈门(men)弟子(zi)、广东顺德人何绛《崖门(men)谒三忠祠》有句云(yun):“使相有祠遗海(hai)裔,书生无泪哭前(qian)朝。”弟子(zi)、广东顺德人梁景行《从白沙先生游崖山谒大忠祠作》有句云(yun):“忠祠奇石屼,正气大江流。……千古崖山上,哀猿处(chu)处(chu)愁。”陈门(men)弟子(zi)、广东南海(hai)人张诩(xu)《次白沙先生约游崖山韵》云(yun):“行宫数十尚(shang)荒台,龙驭宾天竟不回。忠节(jie)月临还日照,兴(xing)亡汐去又潮来。鹃啼(ti)宿雨孤坟闭,浪打崖门(men)两(liang)庙开。帝子(zi)神游应过此,玉笙(sheng)声在(zai)碧云(yun)堆。”

不难想(xiang)见,假如没(mei)有陈献章的亲力(li)亲为、率先垂范和用心教(jiao)导、有意影响,这(zhe)些陈门(men)弟子(zi)定然不会(hui)对崖山及相关遗迹、人物、事件表现出如此强烈的关注,也不会(hui)写下如此众(zhong)多的关于崖山及相关遗迹、人物、事件的诗篇;假如没(mei)有这(zhe)些陈门(men)弟子(zi)的崖山书写和传播,崖山文(wen)学、崖山记忆和崖山精神也必然会(hui)是另(ling)外一番样子(zi);崖山和崖山记忆、崖山精神也不可能产生如此广泛深(shen)远的影响。

如此关注崖山的原因

陈献章如此密切(qie)关注崖山、书写崖山,如此执(zhi)着刻意地发(fa)掘和弘扬(yang)崖山精神,甚至可以说对崖山满怀崇敬、一往情深(shen),最明显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崖山属原新会(hui)县,是陈献章的家乡所在(zai)。从白沙村(cun)到崖山距离较(jiao)近,有水路交通,可以行船,来往比较(jiao)方便。而且与陈献章明晰(xi)的乡邦意识(shi)和乡土情怀直接相关,是他故土情结、乡土情感(gan)的重要表现形式和抒发(fa)渠道,也是他在(zai)更加深(shen)广的意义上保护和宣传家乡历史遗迹、弘扬(yang)乡邦文(wen)化(hua)遗产的一种重要方式。

陈献章对于自身处(chu)境和所处(chu)时代及朝廷真实状况、官(guan)场风气、士林风气的清醒认识(shi)与冷静判断(duan),对于历史兴(xing)亡、王朝兴(xing)废及其(qi)经验教(jiao)训(xun)的深(shen)切(qie)体认,是另(ling)一个比较(jiao)深(shen)层的重要因素。通过对世变之(zhi)际、生死(si)关头(tou)烈士精神、忠义人格、崇高品质的崇敬与感(gan)佩,对于以儒家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(xiang)为核心的世道人心的呼唤(huan)和倡导,寄予反思历史、唤(huan)醒人心、培养高尚(shang)人格的思想(xiang)指向和理想(xiang)追求,反映了陈献章思想(xiang)、学问、行事中(zhong)的理性精神、批判意识(shi)和独立品格。其(qi)中(zhong)自然具有以古为鉴的现实用意,也反映了对于当朝统治者(zhe)进(jin)行冷峻观察、清醒考量的独立姿态和判断(duan)能力(li),与之(zhi)合作或者(zhe)不与之(zhi)合作的取舍标准、选择(ze)能力(li)与出处(chu)时机,其(qi)难得的思想(xiang)勇气、道德勇气和政治勇气从中(zhong)也得到了充分的彰显。

陈献章之(zhi)所以如此关注崖山,更深(shen)层、更有蕴含(han)的原因是其(qi)思想(xiang)行事、处(chu)世姿态中(zhong)的忧世精神、社会(hui)批判和入世情怀,表现出他远绍儒家“修(xiu)身、齐(qi)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“穷则独善其(qi)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的思想(xiang)传统、人生理想(xiang)和淑世情怀。关于陈献章思想(xiang)行事中(zhong)的这(zhe)一侧面,其(qi)弟子(zi)张诩(xu)在(zai)《白沙先生墓表》中(zhong)说过:“幼览经书,慨然有志于思齐(qi),间读秦、汉以来忠烈诸(zhu)传,辄感(gan)激赍咨,继之(zhi)以涕洟,其(qi)向善盖天性也”;还有陈献章所说“人之(zhi)所学,唯(wei)在(zai)人事,舍人事更何所学?”“欲政事之(zhi)善,必须(xu)本之(zhi)学问”等,都是陈献章其(qi)人其(qi)学、其(qi)思想(xiang)其(qi)行事的反映。充分认识(shi)到这(zhe)一点,对于纠正或完善以往对于陈献章其(qi)人其(qi)学“以静为主”“端坐澄心,于静中(zhong)养出端倪”“有鸢飞鱼跃之(zhi)乐”的认识(shi),全面深(shen)入地分析评价陈献章其(qi)人其(qi)学、其(qi)行事其(qi)思想(xiang),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

总之(zhi),从崖山书写、崖山记忆的形成过程来看,明代是崖山诗歌(ge)最为繁盛、崖山书写最为充分、崖山记忆最终定型并充分展开的时期,也是崖山的精神象征(zheng)与岭南遗民精神正式形成的时期。在(zai)宋代以及元代崖山书写的基础上,以陈献章为中(zhong)心、以陈门(men)弟子(zi)为羽(yu)翼的岭南诗人的崖山书写,与明代其(qi)他地域诗人的崖山书写相呼应,形成了一个令人瞩目(mu)的崖山诗歌(ge)创作高峰。此后,崖山书写和崖山记忆不仅对于许多岭南文(wen)学家、儒生士子(zi)日显重要,也愈来愈经常(chang)、愈来愈充分地进(jin)入了其(qi)他地区文(wen)学家、儒生士人的思想(xiang)意识(shi)之(zhi)中(zhong),成为岭南文(wen)化(hua)和中(zhong)国文(wen)化(hua)共同的精神资源(yuan)。

(作者(zhe)是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(wen)化(hua)研究中(zhong)心主任、文(wen)学院教(jiao)授,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(zhe)特聘(pin)教(jiao)授)

? ? ? ? ? ? ? ? ?